麦田影院 麦田影院

“县城最爱考公务员的,是精英公务员二代”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09-09   浏览次数:2

原标题 | 体制内的公务员二代:县城里“精英圈层”的内循环

作者 | 周嬉皮

编辑 | 优优

县城里的“内循环”

要说什么人最爱公务员,无疑是县城人。

县城只有两种工作,安稳吃财政饭和吊儿郎当打普通工。中国1301个县城,有支柱产业支撑的寥寥无几,提供的多元化岗位也屈指可数。因此,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教师、银行职员等安稳工作扛起了县城保留人才的大旗。

县城虽小,但各类科局俱全,使得县城公务员成为了全国最庞大的公务员群体,印证了司马迁的名言“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县城公务员则更是成为众星捧月般的存在。

而回到县城考公的人群大概有两类人: 一类是从村镇到县城的跨越;一类是返乡“接棒”。在体制内,前者较大概率是熬资历;后者是公开的秘密“捷径”,通过上一代编织的关系网运作,起步就比没背景的快。

总之,在县城这个讲究关系、人情的江湖里,关系决定成败。北上广深通用的规则、能力、才华等等,在这里一切靠后。 县城的精英家庭,都会努力让孩子吃财政饭。

01

工作一年就借调到了县政府

陈真大三那年暑假,在某个深夜,他的父亲突然找他促膝长谈,非常庄重询问了他对工作的想法:想从事什么职业,想在什么地方定居。

如果倒回18岁,陈真幻想过在大城市发展。但在外读了三年大学后,他非常坚定要返回家乡。留在县城,房子和车子随时都能解决;但去超一线城市发展,只是房子就会掏空父母的口袋。

最重要的是,留在家乡, 父母伸伸手,就能帮他铺平下半生的职业道路,能让他比其他人少熬几年的资质。

陈真父母的职业在县城职业鄙视链顶端,几十年工作下来,打声招呼就能在县城办事顺风顺水。陈真家住当地别墅“富人区”。别墅群汇集了县城的精英家庭,有各个单位的干部、有县城垄断生意人、还有外地创业族。总之,要融入这个城市的精英层,房价就是入场券。

类似陈真所在县城的别墅小区

陈真的大学和专业都不优秀,他在省内二本末流院校读财务管理专业。如果进企业,只能是普通财务,晋升通道比较狭窄。父亲建议他考县城乡镇公务员。家乡的乡镇公务员,每年有二十几个名额,陈真考上的难度系数小,以后的仕途之路家里也能帮衬帮衬。

2020年陈真备考公务员

“要说读书考名校,我没什么天赋,从小也不爱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就是被拿来当反面教材的‘别人家孩子’。但是从小受父母影响,擅长应付各种人情往来”,陈真觉得体制内是非常不错的归宿,自信笑容溢上脸庞。

县城公务员体系中,晋升快的部门有县委办、县府办和组织部,再就是乡镇公务员。

于普通乡镇公务员而言,晋升通道是乡镇公务员-乡镇副科(副镇长)-乡镇党委委员-副书记-镇长-书记-县城局长-退休。 但事实上,到副镇长之后就得熬资历,镇长已是大部分乡镇公务员的金字塔尖,往高的县级单位转的更是少数。

当公务员发的过节食品

陈真就是少数派。从考上乡镇时起,他就做好了向“县级”迈进的准备。工作一年后,他就和家里提出借调的想法。在父母关系打通下,成功借调去了县政府。而同批次进入单位的同事,目前还都驻守在原单位。陈真现在已经在县政府工作两年了。

在体制内混迹快三年的陈真,体制的外显迹象也逐渐明显。发型从之前的锡纸烫变成现在的大背头;穿搭从之前的高街风格变成现在的中山装,公文包不离身;谈吐也从之前的校园八卦到现在张嘴就是国家大事。

陈真周围的“县城精英圈层”朋友,大学后的选择都和他出奇一致。

这些朋友的父母职业是医生、教师,或是体制内的党员干部,都处于小县城职业鄙视链的最顶端,就连退休金都比年轻人工资高。他们的下一辈,大部分是普通本科毕业,只不过,大家都默契地选择毕业回家在,银行、事业单位、学校,和本地国企舒服地“端铁饭碗”。

但另一边,那些在县城没有根基的同学,有的远离县城,跳槽3-4次了还没找到一个满意工作;有的留在县城,做点小买卖;甚至有的考上职校,现在在县城开挖掘机,巧合的话,还能碰到陈真负责的项目。

经过了几年的磨练,又有家里的帮衬,陈真的未来是可预见的光明。

在小县城,“上学-工作-婚姻-生孩子”这条传输链的速度极其之快,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婚姻。

对于陈真这一群人而言,家里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相亲。“县城的圈子很小,之前没对象的时候,逢年过节就各单位的叔叔阿姨来我家拜年,总有些人想帮我介绍对象。”陈真说当时微信都加了一堆。

于有些人而言,在体制内除了家里安排的相亲,自己很难有途径去解决个人问题。而陈真家庭条件好、爱打篮球、会弹吉他、是相亲市场的香饽饽。

工作空闲时,陈真喜欢弹吉他

刚确定工作岗位没多久后,父母就特地为他和当地某局长的女儿组了个饭局。在父母的撮合下,现在在已经在一起快3年了。双方父母都很满意对方,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提起结婚的频率逐渐增加。

02

“以后劳烦领导多照顾照顾新人”

周洁是家中独女,2016年填高考志愿时家里就把大学范围限死在省内,并向她灌输未来工作也要在省内的观念,能回家里县城是最好的选择。

2020年周洁大学毕业,为了在省会有购房资格,她在省内最大的美妆公司做了两年电商运营,交了两年社保。公司资源好,时常能接触头部主播,她自己看来,这是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只不过由于时常要加班到凌晨,在她父母看来,却是个不稳定的“辛苦活”。

她父母时时刻刻给她洗脑体制内的优越。

周洁记得,为了让她回家,爸妈最常对她说的话是,“朝九晚五多好,你想买房我们帮你买,不会有什么经济压力,就回来自己过过小日子就可以”。所以,拿到购房资格后立马离职,努力复习一段时间后上岸了县城的乡镇公务员。

周洁省考倒计时

县城范围小,人口少,属于熟人社会。即使家族中没有直接对应的单位领导,通过熟人关系,也能让进体制内的后辈更加舒适。周洁的家族关系网庞大,“某个叔叔在某某所,另一个伯伯在某某局”之类的关系比较多。总之,这种情况下,就默认了 “前辈铺路,后代乘凉”

虽然乡镇公务员是大家眼中最眼热的职业,但实际上也有高低之分。县城每个乡镇情况千差万别,晋升空间和办公环境差的不是一丁半点。有的办公环境和县城无异,有的光是从县城到单位的路程都要驾车一个小时。

周洁父母和她的体制内亲戚们,自然不会让她去落后的乡镇“受委屈”。

这场“仗”,从周洁收到上岸消息后就开始了。周洁还没反应过来,她的父母酒准备好了礼物和好酒,带上了体制内“有说话分量”的亲戚,办了好几次饭局邀请单位领导一起吃饭。

在饭桌上,周洁笨拙地举着装着茶的酒杯,跟在父亲身后打圈陪笑,一遍又一遍重复着“以后还要多麻烦各位领导多照顾照顾”。诚意和关系,县里办事的万金油;双管到位,周洁最终得偿所愿。

在县城里,公务员是“面子”的指向标。

即便周洁只是个乡镇公务员,但在周洁和周洁老家村里的人看来,这是权力和安稳的象征。老家村里的人开始找周洁维系关系,希望周洁以后多多帮忙。当别人问起周洁的工作时,周洁父母也会自豪地说出女儿是公务员。

乡镇公务员是在单位报道后按需定岗,同周洁一批进单位的有5个。周洁定岗在的岗位,虽然是个比较辛苦的差事,但前途光明。在单位时常得到领导的关照,属于机会的第一梯队候选人。领导经常安排周洁参加培训,意味着领导对周洁有重点培养的意向。

周洁去参加培训的路上

县城很多“体二代”的发展路径都类似。先让孩子进入体制环境,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而乡镇公务员因为工作环境相对差,不如县城公务员“体面”,也就成为众多“体二代”的优先选择。而在之后的晋升路上, 有关系支撑的家庭,父母会再利用熟人社会的关系帮助孩子尽量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周洁的路径也是如此。工作过程中,每次和家里倒单位的苦水时,家里时常有一句鼓励的话:“这几年你先好好干,服务期满,再想办法帮你调到更好的单位。”

因为县城提供不了多样化、更丰富的就业岗位,所以在县城除了吃财政饭的是高学历者,其他领域打工人高学历者少而又少。所以,即使在不同乡镇工作,周洁的朋友圈和陈真的高度重叠。

03

“世袭”的财政饭,县城内循环

往县城里一看,你大概率会发现同一个职位,一二线城市和县城截然不同的情形。

大城里政府大院,985/211的硕士研究生埋头写材料;放眼至县城,普通科员常常自带“某某领导孩子”的标签。北上广深的银行玻璃间,装了不少英美澳的金融海归;小城里的普通柜员,可能是父母花了六位数打点的“关系户”。

县城是一个关系网络编织成的社会,所以混在县城,最重要的是关系。而关系中确定性最高的,便是“传承”。在县城内,体制父母的孩子也还是在体制内、从医父母孩子也在医院、生意父母孩子也在生意场上,形成了相对稳定的 职业“内循环”

有前瞻的“县城精英”父母,从孩子高考填志愿起便落子开棋,谋划孩子的城市和专业选择。学历是敲门砖,无需比拼距离和排行。省内普通二本和省外211,前者往往才是他们的先手干预。

临近孩子毕业即布局。父母会通过自己的人脉和圈子让孩子继承自己的衣钵,并为孩子在后续发展中提供全力支持。

北大社会学博士冯军旗就读期间,在河南省新野县挂职了两年。期间通过走访与调查完成了《中县干部》这一篇博士论文。在文中总结出在县城运行的潜规则: “年龄是个宝,能力做参考,关系最重要。”

而关系主要有血亲、姻亲、干亲、同乡、同事、同学、战友等等。除了血亲是自然的连接纽带,也是最强的连接纽带外,其它都是社会性的连接纽带,都需要编织和维持。运作的方式就包括喝酒、打牌和送礼。

喝酒是编织关系网的最重要方式。酒场不仅是关系建立的桥梁,还是八卦信息的流动地,办事的润滑剂。几杯酒下肚,从陌生到熟悉,甚至开始小心翼翼称兄道弟,局中人便是自己人。

喝完酒尽兴后,打牌必不可少。打牌赢不赢钱,一是靠技术;二是靠手气。而领导赢不赢钱,主要看各位小兵们愿不愿意输钱。而逢年过节,想和领导打好关系的干部也总是在去找领导的路上。

冯军旗博士在论文中也总结出了部分县城关系网。他们通过各种关系运作方式, 形成大大小小的“政治家族”,在后辈就业时,也就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中县干部》举例关系网的原文摘选

干部子女如果想在大城市就业,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接受高等教育,形成学历优势。而如果学历一般,孤身一人在大城市漂泊也不是很多干部家庭认为的最优选择,此时有关系有根底的人就会千方百计地回到县城,就再次巩固了政治家族的根基。

《中县干部》中关于县领导子女教育情况一览表

县城关系网的运作,让县城职业形成了 相对静态的社会形态

04

结语

只要将定位回归县城,县城精英二代比普通小镇青年先行一步。

尤其强调关系的县城,核心信息的传递、交流逐渐呈现静态、固化的形态,一个个小的“政治家族”更快地获取信息,更迅速链接资源形成干预, 成为县城隐形的职业壁垒。

小镇青年没有一定关系根底,即使是985研究生也很难在没有裙带联结的小县城混出一片天地,甚至,薪酬回报并不会比本科生高。

所以,很多没有根基的高学历学生并不会选择回到县城,他们往往都在相对公平的城市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从某种角度而言,他们并不是不想回到家乡,不想守在父母身边;而是县城没有足够多元化的岗位,体制内又无法享受到县城公平。 曾经的家乡也因为越来越高的壁垒而成为回不去的地方。

-END-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县城精英“内循环”↓↓↓

THE END
1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登录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