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影院 麦田影院

电影频道将于​8月31日晚播出《重整河山待后生》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08-30   浏览次数:2

早年表演京韵大鼓的骆玉笙

1905电影网专稿京韵大鼓,产生于清代末期,是一种富有韵味的中国传统曲艺形式。

世世代代的表演艺术家们以铿锵有力的鼓点和抑扬顿挫的韵律,将历史与情感融入其中,向观众传递着时代的脉搏。

《重整河山待后生》剧照

8月31日晚黄金时段,由电影频道出品的电影《重整河山待后生》将首次为您播出,影片讲述的正是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在抗日战争时期惊心动魄、奋勇抗敌的传奇故事。

《重整河山待后生》海报

骆玉笙六岁起便开始学习京韵大鼓。十八岁时她从南京来到天津,凭借一曲《大西厢》风靡京津。

成名后,骆玉笙不断精进表演艺术,并虚心向前辈宝爷(刘宝全)求教,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她逐渐超越了自己,达成了艺术上的新高峰。

在天津沦陷后,性格倔强,敢爱敢恨的骆玉笙对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与抗联战士一起顽强英勇地与日寇做斗争。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威胁,她以《击鼓骂曹》强烈抗议;当同胞因揭露日寇暴行而被捕时,骆玉笙以一曲《满江红》激起台下中国百姓的爱国激情,现场观众纷纷奋起反抗侵略者。

1985年,骆玉笙的经典曲目《重整河山待后生》再次成为广为传唱的经典之作。

作为一部描写鼓曲艺人生涯的人物传记故事片,电影频道出品的电影《重整河山待后生》首次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鼓曲艺术搬上银幕,首开鼓曲艺术电影的先河。

电影的主人公骆玉笙,生于1914年。

1936年,22岁的骆玉笙凭着“高可遏云,低能逐水”的天赋歌喉,一举唱响津门,被观众誉为“金嗓歌王”。

年轻时的骆玉笙

她成为继“刘、白、张、少白”之后的京韵大鼓新流派——骆派,并将这门艺术形式推向了一座新的顶峰。

表演鼓曲时的骆玉笙

1985年,作为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由作词,、、作曲,骆玉笙演唱的《重整河山待后生》响彻大江南北。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

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

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

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重整河山待后生》歌词

整部电影以人物纪实为主,围绕骆玉笙一生中的经历,与她在艺术上的发展,将影片结构分为童年、青年、老年三大板块。

作为人物传记电影,《重整河山待后生》尊重人物传记体故事片的创作规律,同时也基于本片叙述的特殊性,形成了独特的时空交叉叙事风格。

电影中的三大板块在不同的时空中交叉展现,时空的变化与人物的情绪发展形成统一关系。

“真实”是《重整河山待后生》的关键词。

演员们在影片中,以细腻的情绪消化人物,真实展现那个时代的人和事。

在台词方面,尤其突出了地域性方言的使用。

在美术设计上,电影严格按照人物发展的特定时期与环境设定场景氛围,让每一件道具、每一件服装,都能完美贴合剧情时代需求。

在摄影方面,为了呈现时代感,电影尤其注重光线、光圈和色彩的调控。镜头的移动与人物的情感自然契合,不刻意、不做作,使镜头的动与人物的心绪同步,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情感。

电影所展现的音乐性也是一大看点。

作为一部鼓曲艺术电影,民族音乐是本片的主要基调,电影从始至终都致力于展现民族鼓曲的独特感染力,使其在片中发挥出独特的情感表达作用。

有精心雕琢的细节,有层次丰富的叙事手法,这部讲述传奇艺术家人生的电影,将会如何带着我们感受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体会骆玉笙对国家、民族的深沉爱意?

8月31日晚,千万不要错过这部电影频道出品的电影《重整河山待后生》。

THE END
1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登录账号